這并非中央第一次發布推動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政策。從年初的“1號文件”,到兩會之后的“互聯網+”熱潮,再到中央領導造訪浙江、江蘇兩地的“淘寶村”,以及最近這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討農村電商發展問題,“互聯網+農村”不僅步伐緊密,而且一步一個腳印,注重實效。以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為例,將農村在互聯網時代的經濟轉型升級落到三個關鍵點上,分別是寬帶、農村電商和快遞,應該說,這三副“藥方”都切中了要害。
首先是寬帶水平。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4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1.78億,在中國網民中占比為27.5%,較去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2014年,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超過農村地區34個百分點,這說明盡管農村地區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都在不斷增長,但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異依然懸殊,并且有擴大的風險。
其次,網絡進村了,如果農民主要用它來聊天、打游戲、追劇,那互聯網的價值就被大大低估了,只有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才能實現其價值。農村電商要分消費和銷售兩個角度去看,消費方面,電子商務是農民消費升級、改善生活的優良渠道,通過拉動農村消費,達到刺激內需的目的,將是對國家經濟增長驅動從出口投資向消費轉型的重要推動。銷售方面,農民通過互聯網實現創業和就業已經蔚然成風,如“淘寶村”數量在去年年底就已經達到212個之多,發展農村電商,讓農民轉型成為網商,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第三,盡管前景無限好,但是必須承認,在農村從事電子商務,其艱難程度往往高于在城市,其中最大的一個桎梏就是鄉村快遞。對于物流快遞企業來說,鄉村快遞難以掙到錢,是他們遲遲無法在農村市場投入重兵的根本原因,所以,如何提升農村的快遞業務量,包括下行配送量和上行發單量,是鄉村物流的根本解決之道。
這三點可謂環環相扣,相輔相成。農村只有通了寬帶互聯網,才有可能發展電子商務;而快遞既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必要條件,也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結果;沒有互聯網的鄉村快遞是“無源之水”,沒有快遞的農村互聯網則是“失翼之鳥”。農村電子商務正是這“三足鼎立”的最重要環節,有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內在驅動,無論寬帶還是快遞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這種形勢下,“電商下鄉”運動正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如目前阿里主導的“千縣萬村”計劃覆蓋的行政村已經達到5000個以上,O2O的“互聯網+農村”模式受到了基層農民的歡迎。京東的鄉村代理人據稱也達到了10萬人的規模。除了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電商下鄉”的黃金時代,在另一面也是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黃金時代。但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究竟走哪條路線最適合自己,這是一個需要努力思考、甄別的問題。
地方政府發展電商,有兩條路徑可供選擇,一種是自建電商平臺,另外一種是與現有的電商巨頭進行合作。自建電商平臺可以充分實現地方自主性,但是也應該看到,自建平臺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后期的維護、引流成本都十分昂貴。所以,地方自建電商平臺總體上來說弊大于利。地方政府與電商巨頭進行合作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應當說,電商巨頭們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擁有不同的優勢,以阿里和京東兩家為例,阿里的優勢在于強大的生態系統,如它的“千縣萬村”計劃集合了電商、金融、物流等業務,在農村也積累了超過70萬的賣家數量。而京東的優勢則在于其自營業務,在農村主要采取了以自然人為主的發展模式,擴張比較迅速,上行則主要通過集中采購的方式。可以說,包括阿里、京東在內的各大電商巨頭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模式,地方政府要根據當地實際,自身特點、需求進行合作,以求更好地落實國務院會議的要求,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