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我國立國之根本,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實現糧食的連年豐收。但是這一目標是以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模式實現的,是以消耗日益稀缺的資源和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為代價。近些年我國相關部門開始關注并著手利用政策杠桿來減少落后產能,加快行業整合。2015年對化肥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繼7月農業部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到9月化肥增值稅的征收,加上今年三大主糧價格罕見的全線下挫,多重因素表明化肥已經由過去保證農業生產的物資開始向一般的商品轉換,化肥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積極拿出對策來應變。
國家政策、糧食價格兩大因素影響化肥市場
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短短的10年間,我國的化肥市場已經由供不應求向供大于求的形勢轉變,相關環境和政策也在與時俱進,在這一系列轉變的影響下,農資企業也正在由吃“政策飯”向吃“市場飯”逐漸過渡。
1月份化肥取消鐵路優惠運價;4月化肥優惠電價取消,企業生產用電將執行相同類別的工商業用電;7月,農業部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9月份,化肥增值稅開始征收······接踵而至的政策變動,使得化肥企業應接不暇。而萬變不離其宗,國家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手段,化肥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國內三大主糧價格節節下跌,豐產不豐“收”,這極大的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據統計,玉米跌幅最大,收購價由全年高點2279元/噸跌至1980元/噸,降幅達13.1%,小麥收購價由全年高點2564元/噸跌至2274元/噸,降幅達11.3%,早稻收購價由全年高點2720元/噸跌至2595元/噸,降幅達4.6%。但是,現在玉米的國家收儲價格是1元/斤,實際上市面價格已經降到7毛多,豐年減收,農民這個秋天或許快樂不起來。
雖然糧食價格的下跌對化肥市場的影響還未具體顯現,土地流轉會加快還是受阻?農資賒銷程度是否會加劇?相關農資價格是否會下降?這些不確定因素會對當前化肥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還不得而知,肥料企業又該怎么做?讓我們來傾聽來自肥料領軍企業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