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16年12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以下簡稱《意見》)以來,經常有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企業、返鄉下鄉人員等來信來函或在網上詢問有關政策。為此,我們邀請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進行了政策解讀,形成如下11個“實問實答”,現予以刊登,供廣大經營主體在興辦農產品加工業時參考。
問:請問啥是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啥好處?
答:農產品加工業是指對糧棉油薯、肉禽蛋奶、果蔬茶菌、水產品、林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等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總和。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聯,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到2016年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萬億元,占制造業比例為19.6%,成為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的基礎性產業。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好處多多:一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農民把原字號農產品提籃小賣,直接賣到市場上,附加價值低。而通過加工,就會增值增效,彌補農業受自然、資源和市場三重影響的弱質性。現在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達到2.2:1,農產品加工率達到65%,這樣農產品通過加工就會增值,利潤和效益增加。同時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農業就不單為消費者提供農產品,更能提供安全優質、綠色生態的各類食品和加工品,就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二是農民來錢更多了。農民如果單純種地,收益往往不高,而參與到加工中不但農產品有出路,而且可以獲得工資性收入。據統計,農產品加工業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直接收入,同時還可以獲得出售農產品的間接性收入,農產品加工業可以帶動農戶原料種養殖戶增收致富。三是農村產業能夠融合起來。農民通過組建合作社發展加工流通,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組供應鏈,就會推進農村產業與產業邊界處交叉融合出更多的產業來,比如農業與旅游融合催生休閑農業,與加工融合催生消費體驗,與商業融合催生中央廚房、直供直銷,與信息產業融合催生電子商務,都可以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四是工農城鄉關系更融洽。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產業集群,把資源要素、就業崗位和附加價值留在農村、留給農民,為農村吸引人口聚集和公共設施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可以說,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好處多多,對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都能產生積極作用。
問:在啥地方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比較合適?
答:針對我國一些地區農產品加工業存在的布局分散和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國辦《意見》在產業布局上把握了生產與加工相結合、加工與市場相結合、加工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的三個原則。因此,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時,要實現三個對接:一是與推進向優勢產區集中布局對接。根據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分布,合理布局原料基地和農產品加工業,形成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業、企業與農戶相銜接配套的上下游產業格局,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增效。支持大宗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發展糧棉油糖加工特別是玉米加工,著力建設優質專用原料基地和便捷智能的倉儲物流體系。支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重點發展“菜籃子”產品等加工,著力推動銷售物流平臺、產業集聚帶和綜合利用園區建設。二是與大中城市郊區對接,重點發展主食、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和凈菜加工,形成產業園區和集聚帶。三是與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接,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引進有品牌、有實力、有市場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以縣為單元建設加工基地,以村(鄉)為單元建設原料基地,重點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
問:發展啥樣的農產品加工業比較好?
答:當前,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城鄉居民消費不斷升級,農產品加工業也面臨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生產方式比較粗放、企業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因此,既要依照長板理論,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加工業,也要依照短板理論,從問題切入,大力發展尚處在劣勢但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促進的產業。比如,我國很多地方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落后,每年產后損失相當于1.5億畝耕地的投入和產出被浪費掉;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不足,一般性、資源性的傳統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少;主食社會化供應不足,一些地方依賴攤販和作坊供應主食。所以,國辦《意見》針對這些問題,鼓勵發展不改變農產品內在品質的初加工,發展二次以上加工的精深加工,發展主食加工,發展綜合利用加工,可以講堅持了問題導向,很有針對性。
問: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于農村產業融合有啥作用?
答: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左右拓展、帶一促三,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具有天然的鏈接功能,發揮著重要引領帶動作用。國辦《意見》很好地貫徹了融合理念,明確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多種業態發展。一是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接二連三”發展加工流通促融合;二是重點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前延后伸“接一連三”促融合,鼓勵企業打造全產業鏈,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三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產品工業滲透融合,創新現代農產品加工模式;四是以園區企業群體為依托,創建集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便利化服務網絡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和融合發展先導區。
問:《意見》提出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其出發點和著力點是啥?
答: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最根本的要靠科技、靠人才、苦練內功。當前農產品加工業技術裝備能耗高效率低、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知名品牌尤其是民族品牌缺乏、領軍人才和企業生產高技能人才缺乏。《意見》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多措并舉,精準發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開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加速成果轉化推廣,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加工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和分紅激勵等獲得合理收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安全、衛生等標準作用,引導企業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積極采用先進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快培育一批能夠展示“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優質形象的農產品加工品牌;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機制,培育一批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培育一批生產能手和技能人才。支持大中專院校開設農產品加工、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創業創新孵化園,加強農村創業創新培訓。
問:國辦《意見》針對當前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有何財稅方面的扶持措施?
答: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運營成本加大、各種負擔比較重、利潤空間被壓縮,針對這些問題,國辦《意見》在財稅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在財政支持上,要求有關支農資金、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項目,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公共設施建設等。產地初加工,專項資金扶持農戶和合作社建設貯藏窖、冷藏庫和烘干房。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以財政補貼和貸款體貼息的方式支持合作組織和涉農企業發展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國家扶貧開發資金扶持項目,對貧困地區帶動增收效果明顯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資金項目,把支持農產品加工、推動建立一批集優勢產業生產和加工于一體的產業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在稅收政策上,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調整完善和明確初加工優惠范圍。農產品加工業增值稅,通過外購農產品進行加工和銷售的企業增值稅稅率由17%下調到13%,在液體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加工行業先行試點,將農產品進項稅額扣除率由現行的13%修改為納稅人再銷售時貨物的適用稅率。農產品加工業所得稅,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把農產品初加工作列為所得稅免征范圍。部分進口農產品加工設備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引進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加工生產設備,按有關規定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農產品出口退稅,對農產品出口實行與法定退稅率一致的退稅政策,出口退稅率尚未達到法定征稅率的農產品,優先考慮適當提高出口退稅率。
問:國辦《意見》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啥解決辦法?
答:在金融服務上,加大對綠色加工、高效利用、食用安全等領域信譽良好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各環節,農產品收購、加工產業鏈條的貸款支持和服務,創新銀擔合作模式,支持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增加支持農產品加工業信貸資金,金融機構增加支持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的信貸資金;在農村基層網點開設涉農貸款專柜,建立貸款審批綠色通道,優化授信流程,簡化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對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農戶和企業,根據資金需求狀況確定信貸投放的時機和額度,科學把控投放進度;按市場原則確定利率水平,合理、靈活運用貸款利率浮動政策,嚴禁“一浮到頂”。著力滿足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各環節有效信貸需求。創新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金融產品,著力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更多資金投向農產品加工企業,綜合運用支農再貸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涉農企業票據優先貼現等政策手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貸投入。對出口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資信好的農產品出口企業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用于對外出具投標、履約和預付金保函。農業發展銀行開辦的糧棉油購銷儲相關貸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農業小企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貸款等業務,大多數貸款均實行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對符合“三農”金融服務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支持符合監管要求的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持續提高存貨比。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和骨干企業上市融資。國家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對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擔保給予保費補貼。保險方面,實施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問:國辦《意見》針對改善企業投資貿易條件有啥規定?
答:由于農產品加工業是一個市場競爭充分和外向度比較大的行業,因此國家支持社會資本依照相關規劃和規定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原料基地、加工技術裝備、銷售渠道和品牌等方面開展對外合作,加大對其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強化在融資和通關等方面的便利化服務。支持企業申請國際認證、專利、商標、品牌、標準等,鼓勵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和收付資金。
問:國辦《意見》針對企業用地用電有啥優惠?
答:深加工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規劃計劃,支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入股、聯營等形式用于興辦加工企業。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對農副產品深加工用地給予傾斜,提高土地資源綜合效益,合理安排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用地,適度增加年均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的價格政策,對單個農戶及規模化生產的種植業、養殖業及農產品加工用電均執行農業生產電價,明確了農產品初加工用電不再僅局限于農戶,而是擴大到所有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活動的用電。
問:國辦《意見》針對企業科技支撐有啥優惠?
答: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在企業技術開發費用在所得稅前扣除、技術改造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技術創新資助等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明確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申請使用國家有關農業科技專項資金,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允許各類農業企業和民營農業科技組織申請使用國家有關農業科技的研發、引進和推廣等資金,積極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場、科技園區、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鼓勵和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成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對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關鍵領域、重要產品、核心技術的科學研究,強化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
問:如何積極推動國辦《意見》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
答:農業部將發揮牽頭履行規劃、指導、管理、服務等職能,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做到企業和農戶廣泛知曉。另一方面要推動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繼續實施好農村產業融合支出項目,鼓勵加工流通、休閑旅游和電子商務公共設施建設;組織開展精深加工技術研發、標準制修訂和科企對接工作,宣傳推介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建立加工品牌目錄;深入開展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以大中城市為重點,以“中央廚房+物流配送+門店”等為主要模式,培育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業和“老字號”產品;擴大綜合利用試點范圍,在已有縣、園區和企業綜合利用試點的基礎上,推出一批綜合利用模式;支持加工園區融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返鄉下鄉人員提供載體和平臺,繼續辦好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