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欒曉景 9月17日哈爾濱報道 一把2斤重的富硒掛面賣15元,價格并不便宜。 但這個掛面,不到一小時就被3個商家訂走了3000把。9月17日一早,“川貨全國行·哈爾濱站”活動現場,四川春蘭食品有限公司的營銷總監邊拯欣喜地說,“第一次參加‘川貨全國行’,第一次走進東北,第一個小時,沒想到就有這樣的收獲。” 在2015黑龍江國際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暨哈爾濱世界農業博覽會(簡稱“綠博會”)上打“綠色”牌,加之產品適銷對路,川貨快速打開了東北市場的“口子”。 打“綠色”牌讓川貨走出深山老林 黑龍江是我國的缺硒地區之一。春蘭食品帶來的掛面,正好富含硒。臨行前,企業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專門在哈爾濱推出這一產品。 東北當然不缺面,但由于符合市場需求,邊拯說,展會第一天,已有幾款產品賣斷貨了。 綠博會對參展的食品設定了一個門檻:必須是有機綠色的。“四川的‘三品一標’產品數名列全國前茅,產品很有市場競爭力,但由于地處偏僻,許多產品未被人知。”省商務廳副廳長李維民說。 但動輒幾萬元的參展費用,對貧困地區的企業是不小的負擔。“哈爾濱確實太遠了,參展成本高不說,一天的成交額沒有1萬元,就會得不償失。”涼山州會理縣牛筋樹紅瑪瑙石榴專業合作社的周國志說得很實在。 由政府牽頭組織的“川貨全國行”活動,打消了貧困地區企業的后顧之憂。此次參展,有50多家企業來自20多個貧困縣市區,占到了參展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參展企業在產品選擇上,也十分用心:東北人喜歡吃菌類,宜賓一家企業帶來了竹蓀;東北冬天缺少水果,廣元一家企業帶來了當地人喜愛的純果汁……四川不少參展產品屬于市場填補型產品,大打“綠色”牌,在現場大受歡迎。 入鄉隨俗貼近市民口味才有市場 “我們就喜歡這種大包裝的,而且也喜歡切得大、切得厚的。”拿起展臺上的川味豆腐干,哈爾濱市民宋鵬連連稱好。 東北人生性粗獷,喜歡大包裝,產品也講究“實誠”,四川易道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川有備而來,“參展前我們專門做了市場調查,調整了包裝和產品外觀。” 入鄉隨俗,是打開市場的“金鑰匙”。四川欣鴻宇食品發展有限公司帶來了為東北消費者“訂制”口味的罐頭;天味食品的好人家老壇酸菜魚調料,也從當地人口味入手,將辣椒進行單獨包裝,由消費者根據口味自己添加。 除了現場銷售,產品如何在當地建立穩固的銷售渠道?邊拯說,進商場、超市成本太高。“有幾十項收費名目,光是一個條形碼就要5萬元。”他說,公司要推四個系列的產品,光是條碼費就要花20萬元。 展會現場,春蘭食品已與哈爾濱一家當地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聯手走進社區,開養生健康食品專賣店。 這樣的專賣店類似于社區便利店,“一定要就近、方便居民消費。”邊拯透露,他們將與小區物管公司合作,依托物管做產品的宣傳、推廣和配送,再給物管提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