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土壤肥力高是糧食連年增產的重要原因。”綏化市北林區農業局局長董思君介紹,當地是寒地黑土的核心區,八成以上為草甸土和黑鈣土,“一畝黑土地,頂別的地方三五畝。”
為了保護這片珍貴的資源,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黑龍江自2010年以來,在29個縣市、約370萬畝的土地上,實施國家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2014年全省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達3.42%,高于全國1.01個百分點,為糧食增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位于海倫市的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是目前我國唯一從事黑土農業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監測、研究與示范的野外臺站。在實驗站的土壤樣品庫里,陳列著6000多個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子,里面裝著從1978年至今,中國科學院海倫實驗站長期定位試驗的土壤樣品。“這些土壤樣品為研究黑土的肥力演變過程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我們從中總結出適合的技術模式,再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實驗站副研究員鄒文秀說。
“距離海倫站10公里的海倫市前進鄉勝利村,一些低洼易澇地的農民因為收成不好,已經改種樹了,但我們通過上一茬玉米收獲后秸稈全量還田技術種植大豆,大豆生長后期整株拔起,在其根部還能看到根瘤,說明土壤結構良好,提升了大豆的固氮能力。”鄒文秀介紹。目前,勝利村正在進行500畝地的秸稈全量還田示范推廣。玉米收獲后先由聯合收割機將秸稈拋灑在土壤表面,再用液壓翻轉犁將粉碎的玉米秸稈翻到35厘米深土層,讓秸稈進入土壤深層,打破黑土固有的犁底層,從而增加土壤耕層厚度,同時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黑土肥力。
“不翻地整地,作物就像種在花盆里。挖開看,根都橫著長,這樣莊稼就不抗風;松地后根長得深,根深才能葉茂,風刮不倒才能長得好。”董思君說。
為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實現土壤的持續可利用,黑龍江省還在推動畜禽糞便還田。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環境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玉影說:“農業部提出‘一控兩減’目標后,我們鼓勵畜牧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回收利用牛糞和豬糞,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黑龍江省農委種植業處副處長修國輝介紹,2014年全省農作物秸稈全量還田1100萬噸,有機肥施用量1000多萬噸。通過增加有機物料還田、深松整地、測土配方施肥、建設高標準農田等方式,黑土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根據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的測算,通過對黑土地的技術保護,土壤有機質含量近年提升了4.2%—6.3%。“黑土本身的有機質含量就高,每一個數字的提升都是質的飛躍,都將對增產起到巨大的作用。”鄒文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