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
在消費不暢,市場信心不足,庫存加大,國際市場奶價走低等一系列疊加因素下,奶農和乳企雖然是一個產業鏈上的共同體,但建立的利益關系不緊密,導致多了倒少了搶的局面不斷發生。雖然當前市場供求矛盾凸顯,但從長遠看我國奶業發展依然具有深厚的潛力,乳企要嚴格遵守契約精神,更要眼光放遠,切實建立與奶農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實現養殖和加工共贏。
據報道,上半年我國奶業全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50%,上市乳企年中報表也不好看,整體業績出現下滑。市場消費不暢,奶價過低,國際奶價與國內奶價嚴重倒掛等,是當前困擾正在振興發展中的民族奶業的陣痛。
近年來,我國奶業取得了重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三大奶業生產國。2015年,我國生鮮乳和乳制品產量分別達到3870萬噸和2782萬噸,全國生鮮乳和乳制品抽檢合格率分別達到99.3%、99.5%;人均奶類消費量達到36公斤;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在100%,規模牧場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奶業生產方式明顯轉變。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超過48%,奶牛的單產大幅提高,荷斯坦奶牛平均單產6噸,其中9噸以上高產奶牛達到150萬頭。規模養殖場全部實現機械化擠奶;奶農專業合作組織超過1.5萬個,奶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組織化水平顯著提高。主要乳品加工裝備和技術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奶業20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已超過50%。我國用30多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奶業發展歷程,成績來之不易。
在我國奶業大發展中,除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不強外,不斷變化的市場也讓處在生產端的奶農深受影響,倒奶殺牛的新聞不斷。過去乳企在市場不好時,拒收的理由是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質量差;現在奶農的生產水平提高了,奶牛不再是吃秸稈,喝涼水,睡污泥,而是過上了吃“牧草之王”苜蓿,喝熱水,睡臥床的好日子,奶牛的飼養環境提高了,奶的質量和品質也提高了,但奶農還是擺脫不了弱勢的地位。一些牧場主說,原奶的市場比較好的時候,各大乳企紛紛爭奪奶源,國內大的乳企都想與其簽訂供奶協議。而且在簽訂合同時,雙方并沒有規定上限,只規定了下限,恨不得產奶越多越好,甚至達不到下限量還要向乳企支付違約金,而對于上限并沒有明確的規定。由于合同一簽10年,牧場不斷加大投入,提高技術管理,最近幾年鮮奶的自然增長量升的比較快。但是想不到的是,奶業市場不好時,乳企卻直接限量,導致增加的鮮奶無法及時處理,給奶農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