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里養殖小龍蝦,一方面,小龍蝦“幫忙”吃掉蟲子,其排泄的糞便成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另一方面,水稻收割后的秸稈粉碎還田發酵,又成為小龍蝦的天然飼料……眼下正值農村“雙搶”時節,記者在游仙區徐家鎮清輝村9組采訪時,了解到這一“稻蝦共生”的生態循環產業發展模式。
5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清輝村9組養蝦大戶黃東的養殖場,只見五六個工人正忙著用網兜將小龍蝦拉出水面檢查生長情況,然后又將其投入水中。黃東告訴記者,這片水域有50畝,去年養殖小龍蝦實現產值30多萬元。
據清輝村村支書李榮松介紹,黃東的小龍蝦養殖場不僅起到了產業示范帶動作用,而且增加了村民們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的機會。平時,養蝦場有8名當地村民打工,繁忙時至少要請20名村民,固定工每月工資達2500元。
今年村里成立了小龍蝦養殖合作社,有100多農戶入社。合作社投資120多萬元,把300畝稻田改造成為環形田,走“稻蝦共生”發展之路。
在李榮松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稻蝦共生”環形田,發現環形田呈四方形,有兩個環。據李榮松介紹,外環主要養殖小龍蝦,內環既種植水稻又養殖小龍蝦。
“這樣生產出來的水稻,就是有機綠色食品,市場需求量大,而且賣得起價!秉S東說,在水稻種植效益可望大幅增加的同時,今年合作社的小龍蝦產量預計將達到6萬公斤、實現產值400余萬元,成為村民們致富奔康的新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