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白之羽 邱超奕 王明峰
48歲的梁洪華,是梓潼縣石牛鎮富強村富強核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在當地,老梁的生態賬算得好是出了名的。近日,人民日報記者上門“請教”,聽老梁算了一回賬。
定標準——
一畝地可以消耗6頭豬排泄物,種地得配合養殖
老梁的養殖基地里有三個大坑,中間有坑道相連。老梁解釋說,這是糞污還田的設備:豬舍的糞污通過管道排到蓄糞池中,經過固液分離,沼液進入厭氧池滅菌,固體則可直接用于還田或加工成有機肥。而沼液經過厭氧和有氧處理,再與一定比例的水進行搭配稀釋,最后用于灌溉。
老梁說:“我們這個養豬場,是根據蜜柚田的面積,以種定養的。”以種定養,就是根據已有的種植面積,按照一定的比例專門進行配套養殖場建設,目的就是在種養結合的過程中,通過“固液分離—沼氣凈化—干糞還田—沼液灌溉”流程,實現養殖場與果園的生態循環。
“這兩個豬舍,一年能出欄4000多頭豬,按照一畝地消耗6頭豬排泄物的比例,差不多能管700畝地左右的有機肥供應。”老梁笑著說。
算成本——
用上了有機肥,蜜柚糖度提高,一畝地多賺一兩千塊
老梁介紹說,這邊的土地普遍有機質含量低、氮磷成分少,土質很貧瘠。早些年地里收的柚子,一斤只能賣八九毛錢,2014年的時候行情最差,最后3毛錢一斤賠本賣了地里的柚子。
后來,縣里的農業局來人宣傳,說有機肥效果會比化肥好,老梁說。再后來,農業部門組織合作社進行技術培訓,推廣種養結合,老梁也積極響應,招募了合伙人,建起了養豬場。
老梁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和過去買化肥施化肥相比,現在一畝地的物料和人工成本能省去600到800塊錢。不僅如此,用了有機肥,蜜柚的糖度經測算能提高一度,每斤價格也比使用化肥貴上兩三毛錢。“不管大年小年價格高低,現在一畝地多個一兩千塊還是有的。”說到這兒,老梁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看生態——
規模養殖產生的畜禽糞污,從污染物變成了綠色農業資源
對于農民來說,種養結合既是開源也是節流。過去的養殖業規模很小,都是分散的糞污儲藏,就地消化也容易一些。近些年,規模種植業因為土地流轉的滯后,其發展速度是慢于規模養殖業的。養殖業上規模速度快,種植業上規模速度慢,這就導致種養結構失衡,進而導致規模養殖產生的糞污難以實現規模化處理。
搞種養循環就能夠解決大家腦海里“養殖等于污染”的誤區。種植業對養殖業是有需求的——需要有機肥;養殖業對種植業也是有需求的——需要解決污染。從這個角度來說,養殖不等于污染,畜禽糞便更是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梁洪華說:“別的不說,現在我們這片土地的肥力,可是明顯變好了。這塊田好不好,下地一種便知。”
咋推廣——
需要土地配合、科技支撐、標準統一及相應補貼豬舍建設
種養結合,不僅使糞污處理無害化、資源化,而且改良了土壤、培育了地力、配套了有機肥、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豐收。好處不少,那推廣有啥困難嗎?
農牧脫節是影響種養結合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種地的人少了,土地撂荒的多了,畜禽糞便就從資源轉變成了污染源。部分大型養殖場自身沒有足夠的土地種植農作物消納糞便。
同時,畜禽糞污治理模式多,工業處理技術仍然存在處理工藝單一、效率低等諸多技術問題,而種養結合也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技術參數及規范,污染治理科技支撐較弱。
而作為實踐種養結合的代表,老梁的話非常直白:“我們種地的拿出塊地來建養豬場不心疼,可這配套設施的建設,開銷可是不少呢。”老梁解釋說,第一期兩棟豬舍的配套設施及管網建設,自己投了五六十萬元,雖然長期看省了人工物料,但一筆投資下去,依然覺得吃力。
不過,老梁還是很看好種養結合的模式。“合作社還有幾百畝蜜柚田的有機肥現在得靠買來的雞糞維持,我們想盡快再建兩棟豬舍,真正實現‘自家田用自家肥’,省錢,更靠譜。”